发布时间:2025-04-27 10:21:26
编辑:WY来源:网站
近几年,香港逐渐放宽人才引进政策,不少内地家长在办理香港身份的同时,也将孩子的升学路径目标转向HKDSE。HKDSE是全球范围内唯一可用中文作答的国际公开考试,其成绩受到内地145所大学(包括985、211等高校)、香港所有高校以及海外300多所高校的认可。
为了促进招生,一些机构甚至宣扬“DSE考试难度低于内地高考”“相当于内地高一水平”“低分入读内地985/211名校”等论调,导致众多不了解详情的家长把DSE当作“救命稻草”。
有意思的是,这些宣扬论调的机构,却拿不出DSE与内地高考题目难度对比的实际证据。我们仔细研究了DSE的考试制度、流程和考试题目后,发现事情果然没有这么简单。
英语笔试相当于雅思6.35分才算及格
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,日常推行“两文三语”政策。因此,DSE英语科的评分标准参照国际英语测试,确保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,英语能力达到国际认可的水平,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大学录取的最低标准为Level 3.相当于雅思6.35分的水平,每年的及格率约为50%,远远低于DSE考试的其他科目。也因此,DSE英文科成为内地考生转轨的最大困难,英语科试卷甚至被内地考生称为“死亡之卷”。
根据香港媒体报道,2025年DSE的英文卷一阅读理解被应届考生称为“史上最难试卷”,反映出卷一难度比上届加深,大量考生试后在网上炮轰考评局。
考试形式灵活 死记硬背难应付
DSE英语科除了笔试部分难度较大外,口试部分也是众多内地考生感到棘手的难点之一。
DSE英语科的卷四口试分为两部分:
Part A 是小组讨论(Group Discussion)
考生收到题目后,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,期间可以使用笔记录重点。题目附带的文本可能是广告、书籍简介、电影评论、信件、短新闻报导等。考生需要在讨论中提出建议、做出选择、解释立场或讨论利弊。随后,4名考生将被分组进入考试室,根据题目要求,用全英文进行8分钟的小组讨论(4人计)。
Part B 是个人回答(Individual Response)每个考生将单独用英文回答考官提出的一个问题,问题基于小组讨论的内容,作答时间为1分钟。
在小组讨论部分,有的考生会抢首个发言权,从而把控发言方向,不用担心观点与他人雷同,占据主动权;后续发言的考生需要认真倾听上一位考生的发言并做出回应;最后发言的考生则需要总结所有考生的观点。
许多内地考生的英语书面能力较强,但无法用英语口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。因此,想要在口试部分获得高分,内地考生最需要克服的是在他人目光注视下勇于开口。
此外,在发言过程中,可能会被其他考生打断或反驳,这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临场反应能力,不能被其他考生的举动所影响。对于习惯一对一问答或独立陈述的内地考生来说,这种强调临场发挥、互动和合作的模式较为陌生,甚至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,从而产生压力。
题目涉及香港本土题材
缺乏香港生活经验的学生难以理解
DSE的一大特点是课程紧密结合香港的社会文化背景。对于没有或较少香港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,他们可能连题目都无法理解,而香港多年积累下来的特有的中西交融文化,又让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恶补到位。
以2025年DSE英语科的口试部分为例,考试题目涵盖了多个热门话题,包括与花剑奥运金牌得主张家朗相关的问题:如果张家朗到校参观,学生会如何采访他及设计相关活动。
有跨境到香港参加考试的内地考生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香港运动员不太熟悉,甚至不认识张家朗。“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题目,一直以为会是科技,例如AI,或者是环境这类比较普遍的题目。”
考试时间长
对学生意志力、专注力是巨大的挑战
单从科目考试时长来看,大陆高考考试时间最长的语文科也不过需要2个半小时,而DSE众多科目中,考试时间最短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就需要2个小时。
※DSE各科考试时长
最考验学生意志力的科目当属英国语文科,该科目的卷一至卷三分别在两天内进行考试,总时长高达5.5个小时。
※DSE English 英文科由四份卷 (阅读、写作、聆听及综合、口试) 和校本评核所组成,比重及完成时间如上。
这源于DSE不仅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,还强调技能运用。各科试卷的考察内容覆盖全面,既考察基础知识,又考察高阶应用能力,因此考试时间相对较长,以确保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评估。
这要求学生在数小时内保持高度专注力和良好的体能状态。对于习惯较短考试时间的内地考生来说,这是一项巨大的身心挑战,他们需要在转轨后进行额外训练,以适应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考试节奏。
备考过程也不轻松
繁体字、两地用语差异需要重新适应
虽然内地与香港都使用中文字,但由于繁体字以及香港用语的差异,也成了很多内地转轨考生的“拦路虎”。
2023年参加DSE考试的天水围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的黄咏珊同学,在小学四年级时从内地到香港定居。她表示,刚到香港时,对两地文化及教育制度的差异感到非常不适应,尤其是简繁体字的不同以及英文等方面,而两地用语概念上的差别更是难以适应。
她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:“当时不知道‘一打’就是12个的意思”。此外,虽然大陆学校数学教学更深入,但她因为到香港后看不懂繁体字题目,导致无法发挥出数学优势,成绩不佳,甚至在考完入学试后被要求留级。
DSE虽好 转轨也要缜密考量
通过上文的阐述,各位家长想必已经清晰地认识到,DSE并非某些机构所宣扬的申请名校的“捷径”。其申请本质与其他国际考试并无二致,同样需要考生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系统学习,不存在任何投机取巧的空间。DSE的备考之路,是一场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全方位挑战,更是一次对考生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。
家长在为孩子规划转轨之路时,不能仅仅被DSE的表面优势所吸引,更要深入思考孩子是否具备适应DSE难度与强度的能力。DSE并非绝对的“黄金高考”,由于录取通道的差异,内地生与香港考生之间常常出现“同分不同命”的现象,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两地教育体系与招生政策的复杂性。在选择DSE之前,家长和考生必须充分了解并权衡其中的风险与挑战。
DSE04-27
AP02-10
AP12-18